“作为医务人员,我深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重大,这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是一次生命的重生。为一个家庭带去生的希望。”1月29日,中华骨髓库第16888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支持中心医护助理张悦(化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移植病房完成捐献。这份承载着爱与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也为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
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
走进移植病房,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机器嗡嗡地转着,张悦正平躺在病床上进行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慢慢流入收集袋,旋转的仪器转出了生的希望。
采集室内机器在不断运转
42岁的张悦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支持中心的一名医护助理,2020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在2023年11月,正在工作的张悦接到了来自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她感到“惊讶又激动”——“正因为我是医务工作者,我希望用亲身经历让‘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情更有意义。”
护士为供者输药
起初,张悦并不知道受捐者的身份。在几天前收到受捐者父母的感谢信时,她才知道受捐助者是一位8岁的男孩。“患者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捐献者非常不易。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想用另外一种方式帮助到他们,这也是我新年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张悦在病床上说道。
用解压球缓解手部不适
“血液病很难治,而且非血缘无关供者之间的造血干细胞的适配概率只有数万分之一,一般患者很难及时等来适配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位小患者确诊后,一个月就在骨髓库配型成功,他是幸运的。”张悦激动地告诉记者,同样自己也是幸运的,微薄之力换来一个家庭的希望。
捐献造血干细胞凯发app下载的荣誉证书
在采集的过程中,张悦眼含热泪讲述起收到感谢信的心情。“作为父母不能不能陪伴儿子的成长,不能给他完整的爱,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而您带给了我们希望,还有全新的生命,对未来的向往以及这个世界的温暖。”张悦说,作为一名母亲我深知这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奉献一份小爱心,就能为他人的人生创造一份转机。我也呼吁更多的人参与这份公益事业,让这份爱心延续下去。
患者家属的感谢信
经过近4个小时的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成功提取,并立即转运,为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生命的种子”。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范圣瑾教授说:“经过初筛、再动员、配型高分辨复检、体检等医学流程后,供者提前5天入院等待采集,多次注射动员剂。采集时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干细胞收集后,达到合格的细胞数量,就完成了采集的任务。当天就会为受者把干细胞输回去,大约两周后会造血重建。”
造血干细胞转运袋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对于供者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把供者的血液通过血细胞分离机的循环分离,收集少量的造血干细胞,红细胞等血液的其他成分都回输到供者体内,所以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和贫血。采集后很快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不需要有特殊注意的事项。”范圣瑾教授说。
截至目前,我省已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登记10万余人,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近200例。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次挽袖都是爱心的传递,每一份热血都是生命的接力。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对“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生动诠释,是青年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一滴血,无限爱,希望爱心人士们积极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中来,让爱心传递,为生命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