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年 新时代哈医大奋楫扬帆向未来-凯发app下载

微信二维码
新闻头条
当前位置: 凯发app下载> 新闻头条> 正文

致敬百年 新时代哈医大奋楫扬帆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4-06-20 13:52:36 作者:宣传部 阅读次数:次

序言

历史见证壮阔的行进,时间镌刻坚实的步伐。创办于1926年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守立德树人、报效国家的光荣职责,擦亮红色基因、科学基因、开放基因的鲜明底色。

在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中,实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两脉渊源的汇流。一脉是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另一脉是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红都瑞金创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经过98年的建设,学校发展成为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目前,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经跻身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前列。

征程万里云鹏举,笃力奋楫谱新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龙江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哈尔滨医科大学扎根龙江,与祖国同频共振,正以风华正茂的姿态迈向哈医百年,奋力书写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新时代答卷。

哈尔滨医科大学全景图

致敬百年 新时代哈医大奋楫扬帆向未来

在这草木繁盛的六月,哈医大处处洋溢着奋斗的气息。实验室里专家学者潜心攻克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问题和关键技术,智慧教室里师生间互动频繁,会议室里一项项工作在讨论中拍板定案,附属医院里医护人员护佑百姓健康的故事延续不断。习近平总书记对龙江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省委、省政府的热切期待铭记于心,学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聚人才、强本科、抓临床、先特色、树医工、优生态”的总体工作思路,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医科大学,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建设幸福龙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造“聚人才”的“强磁场”

校训石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在引人留人用人上协同发力。在引人上出重拳。出台引才政策,完善引才链条,瞄定海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引进的35名高层次人才赋能高水平人才建设。打造“青年学者星汉论坛”的引才聚才“金招牌”在近期举办的第二届青年学者星汉论坛上,学校与22位优秀青年才俊签订意向协议。在留人上强发力。制定一系列制度,将人才服务落到实处。实施“星联”人才计划,充分发挥各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能动性。健全“星联”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充分挖掘人才潜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注重代表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在用人上搭平台。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调动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出台“星联”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让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在原有博士后体系中创新设立优才博士后岗位,为业绩突出的博士毕业生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全面联通学校人才发展通道。

提升“强本科”的“硬实力”

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学、校长季勇为学校“医道学途 大思政课”揭幕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传好立德树人的“接力棒”。以师德师风为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以细化举措引导教师做学生成才路上的引路人。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心(医科类)、举办“医道学途 大思政课”、学校党委书记兼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抓好思政课建设,为学生讲新时代的使命担当,讲党史故事、中国故事、龙江故事,讲龙江精神、哈医精神、红医传承。加强学科专业的优化布局。顺应时代发展、人才需求,科学调整招生专业,获批的省级培养基地、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省特色应用型示范专业集群、首批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让专业学习精专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改革与实践项目及省新文科项目,让创新时代“新”人在这里快速生长成长。成立伍连德书院、于维汉书院,依托“书院制”管理模式,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拔尖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近三年,学校每年有30%的本科毕业生考取为本校研究生,形成了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态势。激发教学改革的新动力。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创新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愿景”变“实景”,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教育部阶段性评估,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位居全国医药类本科院校第三。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预防医学赛道全国总冠军。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35项、省级30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成绩居全省前列,累计获国赛银奖2项、铜奖23项、省赛金奖69项。聚焦教学能力的高质量。以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促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课堂上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实验室拓宽科研创新思路。学校创新型教师队伍位居2023版医药类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第一,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参赛高校第二、地方参赛高校第一。获批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切入“抓临床”的“关键点”

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现场

哈尔滨医科大学目前有5所直属医院、4所非直属医院,全心全意守护龙江百姓健康。助力龙江振兴,提升综合实力。学校拥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4个,3所附属医院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在最新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3所附属医院考核等级为a以上。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千分之一。关注诊疗质量,提高医技水平。学校组织附属医院通过理论学习凝聚共识、学术研讨拓展思维、技能比拼提升能力、优化流程促进服务,各附属医院紧紧围绕“三个转变”和“三个提高”,加快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鼓励医务人员开展高精尖医疗新技术和临床研究,近三年,在黑龙江省医疗新技术应用奖评审中,我校申报320项,获奖307项,获奖率达96%。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以医疗新技术为切入点,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开展行业领先的全主动脉置换手术、东三省首例跨血型心脏移植、东三省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东三省首例“离体肝切除 自体肝移植”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等,让医疗新技术真正为百姓健康服务,彰显龙江的医疗实力。

改善就医体验,实施便民措施。各附属医院以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为工作重点,通过增加门诊号源和周末知名专家诊、开设夜间诊或分类便民门诊等措施,力争做到当日预约、检查、出结果;加大信息化建设,开辟线上复诊、ai问诊、自主医保缴费、床旁结算等;扩充住院床位数和为外地贫困肿瘤患者提供免费住宿等方式优化诊疗服务。

夯实“先特色”的“厚底子”

科研实验

一个个“立得住”的项目、“行得通”的合作、“见实效”的成果为哈医大发挥专业优势增添新实力。立足国家需求,聚能硬核实力。2023年4月,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帷幕拉开,擘画学校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蓝图。一年来,寒地心血管病实验室在研国家级项目(课题)33项,获奖5项,获批专利1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76篇,成果转化5项,其中3项在省内转化,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5亿元。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近2年来,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023年获批“精准营养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让哈医大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学科名气更加响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积极发挥国家“智囊团”作用,深入全国地方病重点病区调研和技术指导,为持续巩固全国地方病防治成果、完善地方病防控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作用。立足高质量合作,“加码”龙江实力。作为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的牵头单位,哈医大不断加强与俄罗斯高校的交流合作。近年来,联盟举办合作研讨会等学术会议66场,线上线下参会人数逾25000人次。与俄罗斯高校签署合作交流协议4项,与两所俄罗斯高校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不断推进合作的广度深度,不断提高合作的质量效益。2020年,与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成立黑龙江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2023年,与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合作共建黑龙江医疗保障研究院,实现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相统一,为探索龙江人民健康保障新方案提供智力支持,为创建龙江特色“政、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共建模式探索新路径。

搭建“拆壁垒”的“融合桥”

“双聘”架桥,赋能智库。哈医大各附属医院会议室里洋溢着热烈气氛,来自大学校部的专家学者成为附属医院的“双聘”教授,促进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深度交叉融合,实现多学科协同创新,吹响科研强校的号角。学校针对当前科研发展新形势出台的“双聘”教授制度,搭建基础研究与临床紧密衔接的合作之桥,面向国家重点重大项目战略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强化碰撞观点、交流思想、形成共识;“双聘”教授分享科研经验,提供智力咨询服务和开展高质量科研合作,带动临床学科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双聘”学科充分调动临床丰沛人才、数据、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临床特有的优势,激发科研创新活力。目前,哈医大已有82名专家学者成为“双聘”教授,为医教研深度融合带来双赢、多赢。“头雁”领航,群雁高飞。学校获批“头雁”团队6个,培养引领学科前沿的优秀人才,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自“头雁”团队获批建设以来,学校成立“头雁”行动领导小组,制定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各“头雁”团队顺利开展工作,高质量完成各团队目标及任务。建设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固巢引凤”的作用,在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科研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趟出“树医工”的“新路子”

致力“新医科”建设。为推动医科与工科、理科等多学科交叉融通,学校前瞻性地布局新兴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建设,2023年成立医工交叉学院,初步成果已显现:两位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学院教师作为负责人牵头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基于外周免疫特征的泛癌种智能早筛关键技术研发”获批并顺利启动,将实质性地推动校际联合科技攻关和相关产品研发;学院牵头的“基于多组学数据及人工智能的癌症mrna疫苗设计与构建”获得科技部科技创新专项资助。培养“新医科”人才。医工交叉学院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工科强校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建设高端智库,培育“医工”结合新型专门人才,力争在医工交叉领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推进前沿技术向临床转化,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医工交叉学院。

强化“优生态”的“风向标”

严把政治关。学校党委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省委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确定重点任务,推动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学校党委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强化政治监督,扎实开展附属医院巡察“回头看”工作和二级学院的政治巡察,彰显巡察利剑作用。深入开展医药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严把用人关。学校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严把标准“选”,蓄养干部队伍“源头活水”,完善日常发现机制,制定年轻干部年度配备计划,建立动态年轻干部储备库,推动干部梯队持续建优。精耕细作“育”,在风雨中磨练成长、在烈火中淬火成钢,聚焦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严用心“管”,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数字化“多维测评”考实考准干部德才表现,出台处级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科学选拔“用”,坚持政治标准、实干导向,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哈尔滨医科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将具体实践落实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使命上,落实到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的行动上,落实到迎接建校百年的新作为新业绩上,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秉持“坚持为学生学者办学立校,坚定以学术学风兴学强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培养更多政治坚定、技术优良、仁心为民的医疗卫生人才,加快“双一流”和百年医学强校建设步伐,力争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贡献哈医大的磅礴力量!

哈尔滨医科大学开学典礼医学生宣誓

致敬百年 新时代哈医大奋楫扬帆向未来-凯发app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