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齐心协力开创百年医学强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五届三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2023年4月6日)
校长 季 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一年多来主要工作回顾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同我校附属第一医院视频连线,与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亲切交流,给我们带来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是对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肯定,极大鼓舞和振奋了全省人民,更让我校教职员工感到无上荣光。
自五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带领教职员工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多来,党的建设持续加强。省委书记许勤到学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师生代表座谈交流学习体会。举办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动员会暨首场宣讲报告会,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宣讲,校院两级领导宣讲20多场,师生万余人参与。学校始终把“两个确立”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有效转化为思想实践、能力实践和行动实践。高质量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建立4本台账督办落实重点任务。出台《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联系服务专家168人。打造13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成为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样板。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控,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全面落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各项任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召开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大会、全面从严治党会商会议和全校警示教育大会,出台《中共哈尔滨医科大学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十不准”》。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1个。
一年多来,在疫情防控中主动担当作为。省委书记许勤先后到我校看望慰问护理工作者并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到附属一院群力院区看望慰问医护人员。省委副书记、省长梁惠玲到附属一院、二院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全校师生员工携手并肩、同心抗疫,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早快准严细实”要求,教职工住校500多人次,每人平均累计住校116天,快速处置核酸阳性、“一密”等突发事件10余起,开展人员排查6340人次,核酸检测累计100万余人次,师生新冠疫苗接种率达99.71%。派出支援省内外疫情防控队员近4.9万人次,在疫情防控中彰显哈医大的家国情怀。
一年多来,不断强化专家型师资队伍建设。原省长胡昌升来校看望慰问杨宝峰院士。举办首届引才论坛——“星汉”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邀请和吸引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国内顶尖研究院所的学者线上参会。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6人,招收入站博士后64人、博士毕业生90人。新入编410人,增选“星联”人才59人,聘任高级职称945人、临床双职称596人、中初级职称700人,职称专项通道聘任24人。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项目2人、“香江学者计划”1人、“龙江名医”30人、省首批高层次人才96人。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八届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二等奖1人,省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各1人,“第六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人,省劳动模范2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8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1人。
一年多来,学科建设实现新跃升。全国学科评估实现新突破。入选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再度成为新一轮省“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优势特色学科11个,获批学科支撑平台建设项目11个、学科协同创新项目3个。新增化学、免疫学和社会科学等3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我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8个。医学技术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自主设置全科医学为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当选第四届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印发《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等文件,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提升计划和优势特色学科固强增效计划的实施。
一年多来,人才培养再创新业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印发学校新时代劳动教育、体育工作、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个。牵头成立黑龙江省新医科教育联盟,成为首届理事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申报本科新专业2个。获批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9个、优秀案例6个。本科学生转专业比例从1%提高到5%,首次为23名本科学生颁发荣誉学士学位,校本部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超过85%。学校成为省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点,入选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6项,首次举办中俄创新创业教育论坛。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5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6项。当选黑龙江省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1人,主编已出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本科教育规划教材8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五年制本科教材9部、医学专业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校本部15个本科专业在28个省(区、市)招生1700人。全面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包保责任制,2022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4.06%,高出全省平均值近3个百分点。博士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和改革实践成果入选《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典型案例》,1名博士研究生获得2021年度人民网一等奖学金。承办黑龙江省首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生携手综合大赛、口腔医学专业病例大赛,5个专业基地获得一等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首考合格率达到94.5%。举办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87项,培训学员2.8万多人次。获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8项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2021年度全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研究论文发表数量排名我校位于西医院校第5位。
一年多来,科研与成果转化取得新进展。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秀。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承担课题5项,参与任务4项;承担“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课题1项;主持国家外国专家项目5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项,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3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项目3项。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各1人。加强全校有组织科研,设立“少帅揭榜”项目10项,资助骨干教师培育项目每年100项。专利成果实施转化3项,对外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横向科研项目33项。与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达成战略协议,成立黑龙江省科技产业创新联盟,获第一届黑龙江省专利优秀奖1项。
一年多来,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入选国家呼吸、儿童区域医疗中心2个建设项目。附属六院开诊运行,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并入附属六院。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附属一院、二院考核等级为a ,进入全国前100名,附属三院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中位列第7名。复旦大学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附属一院、二院进入全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前100名,重症医学、心血管病、超声医学和全科医学等分别进入专科声誉全国排行榜前10名。获得2022年度省医疗新技术应用奖97项。举办医院管理创新思维青年争霸赛。附属一院与黑龙江省第三医院共建医疗联合体,强化精神医学学科建设。附属医院派出医务人员开展援疆援藏及帮扶省内基层医疗单位。学校与厦门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关于合作运营厦门市环东海域医院协议书》。
一年多来,思想文化建设展现新气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化“1 1 5”思政工作体系、“三全育人”十大体系和“大思政课”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成为全国医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单位,伍连德纪念馆入选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省级示范点。成立哈尔滨医科大学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举办于维汉院士百年诞辰系列活动。成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构建国内一流的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开展“走进百大项目、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助力乡村振兴”送医送药送健康职工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2022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2022“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一年多来,国际交流合作和留学生教育焕发新活力。学校参加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卫生分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组织召开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常务理事会及国际学术会议20多场,参会人数近万人次。与俄罗斯大学合作编译的《俄汉双解医学术语词典》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选派因公出国(境)访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5人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地方性项目1项。与英国知山大学合作的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招收学生100名。招收留学生研究生24名,毕业留学生67名。组织留学生开展以“走进绿水青山,探寻龙江古今”为主题的“感知中国”活动。
一年多来,校园建设和服务保障谱写新篇章。哈尔滨医科大学新建校区工程项目获批并开工建设,校部新建学生公寓投入使用,伍连德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一期大楼完成建筑施工并开始内部装修。高校后勤整改15个项目投入1532.47万元,美丽校园建设投入1219.41万元,升级改造校园道路,对学生食堂、浴池、运动场、篮球场等场所进行了维修和翻新。图书馆增设“星联”学术报告厅、读者运动区、休闲长廊和活动中心,新购7个数据库。持续改进财务服务流程,升级优化财务智能化管理平台。升级改造智慧教室91间,建设数据中台,推进融合门户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一年多来,持续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开展大学章程修订,形成《哈尔滨医科大学章程修正案》报省教育厅核准。成为全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改革试点。成立医工交叉学院、眼视光学院、重症医学中心、大学生发展中心等机构。科学合理安排资金支出,保障重点建设领域的资金投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召开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道德委员会会议和专家组会议13次,提升学术治理水平。召开学校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十六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八次研究生代表大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校友及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荣获民盟省委“先进基层组织”、九三省委“优秀基层组织”、民革省委“先进集体标兵”,各民主党派获得先进个人21人次。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实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信息公开,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多来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学校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校教职员工攻坚克难、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教职员工,向广大校友、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致以由衷的敬意!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思想观念解放的深度和干事创业的激情还需提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性还有差距;国内及世界一流学科、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数量还需增加;高水平平台建设、科技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需要持续发力;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还要加快;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的民生任务依然艰巨;提能力转作风还要再加劲。我们要勇于正视困难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绝不辜负全校教职员工的期待。
二、2023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23年学校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坚持为学生学者办学立校,坚定以学术学风兴学强校”的办学理念,践行“聚人才、强本科、抓临床、先特色、拆壁垒、树医工、优生态”的工作思路,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创新争先,加压奋进,全力迈出“双一流”和百年医学强校建设新步伐。
(一)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扎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全校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好学习培训、宣传宣讲、阐释解读等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落实好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哈医大落地生根,切实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奋力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健全能上能下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全面优化干部培训机制,组织召开学校处级、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新提任处级干部培训班和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加大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召开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做好对各附属医院巡察“回头看”工作,确保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到实处。
(二)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充分利用省市人才优惠政策,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引人模式。加大凯发app下载的人才招聘和引进宣传力度,发挥好用人单位和知名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延揽优秀学科带头人、学院院长等高端人才。做好各级人才项目人员的选拔、培养及续聘,完善“星联人才计划”工作流程,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修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标准,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突出职称评价与岗位分级的指导作用。提升职称评聘信息化管理水平,创新评审方式,提高人才评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开展师德专项教育。举办学校骨干教师风范大赛和青年教师风采大赛,组织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开展经典教育理论、金师成长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教师专项培训,继续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三)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优化学科布局,重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基础医学等大基础学科建设,全力支持优势学科高质量优先发展,大力支持特色学科跨越发展,加快补齐培育学科短板弱项。牢牢把握新一轮省“双一流”建设机遇,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争创国家“双一流”打下坚实基础。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发挥黑龙江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黑龙江医疗保障研究院的作用,深化与省市疾控中心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强化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创建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提升计划和优势特色学科固强增效计划。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优化学科发展生态。加强与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促进医学与材料、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融合。继续推进第二轮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组织优势学科参加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
(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力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深化伍连德实验班、于维汉实验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伍连德书院、于维汉书院教育模式,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启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迎接护理学专业认证专家入校考察,适时申请医学影像学、儿科学、麻醉学、精神医学、药学、临床药学、口腔医学等专业认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智能医学工程、眼视光医学等新专业建设。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编制教学大纲,宣传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本科双学士学位、联合学士学位和辅修学位工作的开展,增加荣誉学士学位毕业生授予人数。启动教学电子档案建设,加强数字教学资源、个人学习空间建设。推进基础医学课程化科研训练、临床技能中心开放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探索多元评价与增值评价、表现性评价相融合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遴选和培训研究生导师。建设研究生精品课程,设立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博士研究生论坛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大赛。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包保责任制,持续实施“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建立重点群体毕业生“一对一”帮扶台账,确保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0%以上。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持续提高参培学员首考合格率。创新继续医学教育方式,开发特色培训课程。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新突破。
(五)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增强服务重大战略需求能力
发挥各级重点实验室的引领、培育和辐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持续取得“重量级”成果和进展。实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开展全校实验室分级分类与风险评估,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启动教育部、中宣部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推动自由探索和问题导向有机结合,支持科研人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开设“专家讲堂”,举办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负责人项目管理培训讲座。涵养优良学风,加强科研诚信的宣传和监管,完善和健全相应管理制度,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发挥伦理委员会作用,加强科研伦理审查队伍建设,建立科研伦理管理系统平台。加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政策宣传,不断完善备案流程,落实管理职责。力争解决利民生命医药科技研发中心产权问题,打造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设立“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工融合创新发展基金”,培育可转化成果。加强与校友企业家的联系,争取校友为龙江建设投资。
(六)守住人民健康防线,加快促进附属医院内涵发展
加快建设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力争获批国家重症医学中心和设置专业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扎实推动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快推进附属六院江南、江北两个院区整合和优化学科专科布局,支持非直属附属医院提升整体水平。做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人才储备,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召开全校医疗安全会议,分类梳理和分析附属医院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加强对附属医院的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强化附属医院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和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压实各附属医院管理责任。推进医疗新技术评审改革,重点扶持具有国际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关键性项目。推进地方病防治研究基地和慢性病防治研究平台建设,完善地方病病区人群队列信息与生物样本库。编写、出版与地方病相关的病种科普书籍。
(七)思想文化培根铸魂,凝聚起兴学强校的磅礴力量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师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统筹全校育人力量,持续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追求。扎实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形成共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强大合力。举办“医道学途 大家讲堂”系列讲座,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启动“领导干部领读计划”,营造“师者有操守、学者有风骨、医者有仁心”的文化氛围。丰富图书馆文化建设内涵,升级改造校史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心理健康排查常态化和咨询帮扶多样化。举办形式多样的学生主题活动,将家国情怀、心理健康、毕业离校、资助诚信等教育融入活动中。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团队训练,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继续探索以“七进学生公寓”为载体的学生思政工作新渠道,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育人功效。组织“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马百人百场讲”等系列宣讲,开展“青马工程”、“第二课堂成绩单”、“大学生体育节”等品牌项目活动。
(八)扩大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
发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在两国卫生领域交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召开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理事会和国际学术会议。推进与俄罗斯高水平医科大学开展教学和高水平科研合作,共同申报科研合作项目。加强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友好学校的务实合作,拓宽与欧洲院校的交流渠道。拓展教师国际化培养的资源和渠道,选派师生赴国(境)外短期访学交流和研修。推进于维汉班、伍连德班学生的留学和访学活动,开展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迎接首次教育部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认证和第二轮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专家进校考察。提高留学生生源质量,深化来华留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承办2023“一带一路”国际大学生医学基础研究创新设计大赛,开展中俄学生、青年学者文化和学术交流。
(九)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校园育人良好环境
加快推进新建校区工程项目全面建设,建成伍连德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一期大楼。继续开展高校后勤整改项目,不断改善学生、教工用餐环境,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切实解决好师生关切的生活民生问题。持续建设绿色学校和美丽校园,推进危房拆除和周边环境治理。加快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丰富馆藏资源,开放图书馆教学平台。加快推进校园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完善校园监控系统,推广网上服务大厅办事模式,实施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一期建设项目。建立规范的数据利用审核流程,实现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保障重点建设领域的资金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资产-采购一体化”体系和政府采购及资产入库管理流程,实现采购付款一键直达和资产入库实时对账。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按照校园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建设健康驿站,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十)聚焦大学治理关键,树立起遵规守纪的清风正气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探索构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化解”的涉法事务工作机制。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办好教育的根本原则,高质量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布经省教育厅核准的修订版《哈尔滨医科大学章程》,逐步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层次清晰、内容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开展现有制度合理性审查,推进制度“立改废释”,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跟踪问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党委和行政部门、学术委员会等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充分发挥两个省级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打好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组合拳”。拓宽筹措办学资金渠道,最大范围争取教育经费、科技经费、基本建设经费以及其他专项经费。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科学合理安排资金支出,保障重点建设领域的资金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开展学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的审计,加强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落实好教职工福利,建立职工慰问制度。调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校友及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拓宽师生参与民主监督和管理的范围及途径。依法实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办学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各位代表!风正好扬帆,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同我校附属第一医院视频连线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感恩奋斗、勇毅前行,加快国家“双一流”创建和百年医学强校建设步伐,助力健康中国、健康龙江建设,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江新篇章贡献哈医大力量。